選調生行測模擬試卷(一)參考答案及解析
模擬試卷(一)參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解析:這句話的外在意思是不因外物(財物、外物)的豐富、富有而驕傲和狂喜;也不因為個人的失意潦倒而悲傷。內在涵義是指無論面對失敗還是,都要保持一種恒定淡然的心態(tài),不因一時的和失敗而妄自菲薄,無論何時都保持一種豁達淡然的心態(tài),不因外界的好事而興高采烈也不因自己的不幸遭遇而垂頭喪氣,堅持自己的原則,不受外界的影響。
2.【答案】A。解析:鉛筆芯是由石墨加上粘土制成的。石墨質軟,色黑,容易附著在紙上,所以能寫出字。橡皮很軟,摩擦力大,又有些黏性,能把紙上的字跡帶走,又不損傷紙面。
3.【答案】C。解析:公共產(chǎn)品有兩個主要特征:一是非競爭性。一部分人對某一產(chǎn)品的消費不會影響另一些人對該產(chǎn)品的消費,一些人從這一產(chǎn)品中受益不會影響其他人從這一產(chǎn)品中受益,受益對象之間不存在利益沖突。例如國防保護了所有公民,其費用以及每一公民從中獲得的好處不會因為多生一個小孩或出國一個人而發(fā)生變化。二是非排他性,是指產(chǎn)品在消費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利益不能為某個人或某些人所專有,要將一些人排斥在消費過程之外,不讓他們享受這一產(chǎn)品的利益是不可能的。例如,消除空氣中的污染是一項能為人們帶來好處的服務,它使所有人能夠生活在新鮮的空氣中,要讓某些人不能享受到新鮮空氣的好處是不可能的。
4.【答案】B。解析:圣火起源于古希臘神話傳說。相傳古希臘神普羅米修斯為解救饑寒交迫的人類,瞞著宙斯偷取火種帶到人間。古希臘在每屆奧運會舉行以前,人們都要在赫拉神廟前點燃圣火。普羅米修斯的事跡感動了世人,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普羅米修斯這位英雄,在燃起“圣火”之前,必須向他祭祀,于是古代奧運會規(guī)定在開幕前必須進行隆重的點火儀式。這就是古代神話和現(xiàn)實英雄主義相結合的基礎下產(chǎn)生出來的“圣火”。奧運“圣火”的由來和意義就這樣被希臘人浪漫地奠定了下來。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恢復后,1912 年顧拜旦提出了點燃奧林匹克圣火的建議,1928 年開始實施點燃奧林匹克圣火的儀式。自1936 年,奧林匹克圣火開始從奧運會的故鄉(xiāng)希臘奧林匹克點燃火炬,然后將火炬接力傳到主辦國,并于奧運會開幕前一天到達舉辦城市,開幕式時進入會場,一般由東道國運動員點燃塔上焰火,直到閉幕時熄滅。
5.【答案】D。解析:科學發(fā)展觀的基本內容是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
6.【答案】B。解析:珍珠港事件、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聯(lián)合國家宣言》均是與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有關的重要事件。
7.【答案】C。解析:六藝是指中國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樂、射、御、書、數(shù)。禮:禮節(jié)(即今德育);樂:音樂;射:射箭技術;御:駕馭馬車的技術;書:書法(書寫,識字,文字);數(shù):算法(計數(shù))。故本題選C。
8.【答案】C。解析:《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的20字基本道德規(guī)范是指: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yè)奉獻。故本題選C。
9.【答案】D。解析: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第十一條規(guī)定,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每年至少舉行一次。經(jīng)過五分之一以上代表提議,可以臨時召集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會議。由此可見正確選項為D。
10.【答案】A。解析:火車票剪口不僅是鐵路部門檢查旅客乘車的憑據(jù),也意味著鐵路對旅客可能發(fā)生的意外傷害實行強制性保險的開始。由于技術條件限制,鐵路部門很難預防意外事故帶給旅客的傷害,為此,我國從1951年開始,實行了對鐵路旅客運輸強制保險制度。旅客買票時,要按照票價的2%繳納給中國保險公司作保險金。為簡便手續(xù),1959年,由旅客直接向鐵路投保,即鐵路在發(fā)售車票時,一同核收旅客交納的強制保險金。強制保險規(guī)定,從旅客持有效車票剪口后開始,到繳票出站為止,如因意外事故發(fā)生人身傷亡,則由鐵路向旅客負責支付醫(yī)療保險金。這就是火車票剪口的由來。
11.【答案】A。解析:本句出自《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意指不要以為壞事小就去做,不要以為好事小就不去做。
12.【答案】B。解析:日內瓦是全世界交匯之點,有200多個國際組織及許多人道主義機構設在日內瓦,如聯(lián)合國歐洲總部及紅十字和紅新月國際委員會等。每年,數(shù)以百計的會議、展覽和慶?;顒釉谶@里舉行,吸引了各國來客。
13.【答案】A。解析:《清明上河圖》是北宋風俗畫作品,寬24.8 厘米,長528.7 厘米,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存世的僅見的一幅,這幅畫描繪的是汴京(即今天的開封)清明時節(jié)的繁榮景象,是汴京當年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jīng)濟情況的寫照,栩栩如生地再現(xiàn)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會生活與習俗風情。
14.【答案】A。解析:評劇是流傳于我國北方的一個戲曲劇種,產(chǎn)生于河北省東部,1910 年左右形成于唐山。習稱“蹦蹦戲”或“落子戲”,又有“平腔梆子戲”、“唐山落子”、“奉天落子”、“平戲”、“評戲”等稱謂,故A 項錯誤。黃梅戲原名“黃梅采茶調”,淵源于唐初,十八世紀后期在皖、鄂、贛三省毗鄰地區(qū)宿松、黃梅形成的一種民間小戲,其中一支逐漸東移到安徽省安慶市為中心的安慶地區(qū),與當?shù)孛耖g藝術相結合,用當?shù)卣Z言歌唱、說白,形成了自己的特點,被稱為“懷腔”或“黃梅調”。故選項B 正確。呂劇是山東省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曾名“化妝揚琴”、“琴戲”,系由民間說唱藝術“山東琴書”發(fā)展演變而來,起源于山東以北黃河三角洲,流行于山東和江蘇安徽部分地區(qū)。故C 項正確?;ü膽蛴址Q湘劇,源自于湖南益陽,后發(fā)展到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是湖南各地地方小戲花鼓、燈戲的總稱。它源自湘南民歌,從一旦一丑演唱發(fā)展到“三小”演唱。故D 項正確。本題答案為A。
15.【答案】C。解析:水稻北部一年一熟,中部一年兩熟,南方一年三熟,一般畝產(chǎn)1500 斤;小麥一年一熟,一般畝產(chǎn)900 斤;玉米北部一年一熟,中南部可以一年兩熟,一般畝產(chǎn)1400 斤,所以小麥的畝產(chǎn)量是最低的。
16.【答案】B。解析:A 項中國舊歷農(nóng)歷紀年中,一般年份為12 個月,354 或355 天,有閏月的一年稱為閏年,閏年則為13 個月,383 或384 天。C 項光子可以進入黑洞,但無法逃逸。古人根據(jù)初昏時北斗七星斗柄所指的方向來定季節(jié):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 冬。故選項D 說北斗七星的勺柄一年四季指向北是錯誤的。
17.【答案】D。解析:譽滿中外的中國京劇、中國畫、中國醫(yī)學,被世人稱為“中國的三大國粹”。這三大國粹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顯示出中華民族獨特的藝術淵源以及技藝發(fā)展軌跡。
18.【答案】B。解析:遼,建國于907 年,國號“契丹”,916 年始建年號,937 年(一說947 年)改國號為“遼”,983 年稱“契丹”,1066 年恢復國號“遼”,始于太祖耶律阿保機,定都上京(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A 項應該為鮮卑族∶北魏∶拓跋?;C 項應該為蒙古族∶元朝∶忽必烈;D 項應該為女真族∶后金∶努爾哈赤。
19.【答案】C。解析:通常對GDP 的定義為:一定時期內(一個季度或一年),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經(jīng)濟中所生產(chǎn)出的全部最終產(chǎn)品和提供勞務的市場價值的總值,它不包括生態(tài)與環(huán)境變化的影響。故A 錯誤。G20 峰會宗旨:推動發(fā)達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之間就實質性問題進行討論和研究,以尋求合作并促進國際金融穩(wěn)定和經(jīng)濟持續(xù)發(fā)展。故B 錯誤。“金磚四國”是指巴西(Brazil)、俄羅(Russia)、印度(India)和中國(China),將它們的英文起首字母組合起來為BRICs(發(fā)音類似英文磚塊)。東南亞國家聯(lián)盟,簡稱東盟,它的前身是馬來亞(現(xiàn)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于1961 年7 月31 日在曼谷成立的東南亞聯(lián)盟。1967 年8 月7-8 日,印度尼西亞、泰國、新加坡、菲律賓四國外長和馬來西亞副總理在曼谷舉行會議,發(fā)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東南亞國家聯(lián)盟成立。1976 年8 月28-29 日,馬、泰、菲三國在吉隆坡舉行部長級會議,決定由東南亞國家聯(lián)盟取代東南亞聯(lián)盟。故D錯誤。
20.【答案】A。解析:A 項“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出自李商隱的《錦瑟》。藍田縣位于陜西省,距西安20 公里左右,藍田玉是古代名玉,唐代及以前的許多古籍中都有藍田產(chǎn)玉的記載。”B 項“蘭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蘭陵,屬于今天的山東,的蘭陵美酒,是用郁金香加工浸制,帶著醇濃的香味,又是盛在晶瑩潤澤的玉碗里,看去猶如琥珀般的光艷。該項與西域有關的是“郁金香”。郁金香原產(chǎn)西亞地區(qū),即古代的波斯和大食,屬于西域的范圍。C 項“年年戰(zhàn)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出自李頎《古從軍行》,“蒲桃”就是現(xiàn)在的葡萄。葡萄是漢代由西域傳入中國的,同時期由西域傳入中國的還有D 項中的苜蓿、石榴和天馬(阿拉伯馬)。所以本題正確答案為A。
21.【答案】A。解析:1930 年1 月5 日,毛澤東同志在福建省上杭縣古田鎮(zhèn)賴坊村針對林彪“紅旗到底打得多久”的悲觀情緒,給林彪寫了一封近萬言的回信。在信中毛澤東對林彪的悲觀思想進行了全面分析和有力的批判,明確指出“政權發(fā)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擴大的”。還特別強調了堅持農(nóng)村革命斗爭的重要的意義,認為只有堅持農(nóng)村革命斗爭,“才能促進革命的高潮”。堅信中國革命的高潮必將到來,現(xiàn)今的“星星之火”,即將成燎原之勢。這些論述,進一步發(fā)展了毛澤東“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的思想?!缎切侵?,可以燎原》是毛澤東農(nóng)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道路理論形成的標志。《反對本本主義》是毛澤東1930 年5 月為反對當時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中的教條主義思想而寫的關于調查研究問題的重要著作,原名《調查工作》,這是毛澤東最早的一篇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著作,在這篇著作中,作者從認識論高度第一次鮮明地提出“沒有調查,就沒有發(fā)言權”,“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等論斷。毛澤東第三次來到才溪進行社會調查,寫下了彪炳史冊的《才溪鄉(xiāng)調查》,為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建設提供了寶貴經(jīng)驗。用鐵的事實回答了在國內革命戰(zhàn)爭的環(huán)境下,根據(jù)地建設不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完全可能的。這對建設農(nóng)村革命根據(jù)地,走農(nóng)村包圍城市的道路有著十分重要和深遠的意義?!墩摮志脩?zhàn)》一書,是毛澤東于1938 年5 月26 日至6 月3 日在延安抗日戰(zhàn)爭研究會上的講演稿,初步總結了全國抗戰(zhàn)的經(jīng)驗,批駁了當時盛行的種種錯誤觀點,系統(tǒng)闡明了黨的抗日持久戰(zhàn)方針。
(責任編輯:李明)